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盘点2011年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

2012-1-10 10: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耐药是影响CHB患者实现长期管理目标的重要障碍,是CHB治疗领域持续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多项研究均证实,耐药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即使给予有效的挽救治疗也难以降低该风险(图2)。耐药...

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

  耐药是影响CHB患者实现长期管理目标的重要障碍,是CHB治疗领域持续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多项研究均证实,耐药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即使给予有效的挽救治疗也难以降低该风险(图2)。耐药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及加重患者的病理和心理负担。

  澳大利亚斯蒂芬·洛卡尼尼(Stephen Locarnini)教授2011年一项研究显示,HBV 基因型可能对耐药路径造成一定影响。在已知耐药位点中,rtA181T/V是除ETV外其他NA共有的原发性耐药突变,尤其发生于亚洲患者多见的基因C型ADV耐药时,故应给予高度关注。从病毒结构分析,181T和204I位点突变可导致HBV S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C端截短体。结构的改变可造成病毒生物学行为显著变化,野生型HBV可在复制完成后从细胞内排出,而编码rtA181T的HBV因突变导致病毒分泌缺陷,使病毒广泛滞留于细胞内,这也解释了ADV耐药时患者外周HBV DNA水平并未显著增高的原因。滞留于细胞内的截短体可能启动包括反式激活作用在内的一系列变化,使细胞发生癌变。台湾学者近期完成的动物试验已发现,将发生181T突变的片段注射入裸鼠体内可诱导裸鼠发生肝癌,而野生株和其他突变体未发现致癌性。近期日本学者在人体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基因C型CHB患者,rtM204I突变比rtM204V突变更能成为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更高致癌风险。

  基于HBV突变的高致癌风险,Locarnini教授指出,初治应首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来源:华语消化网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