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胃癌(EGC)指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病变,无论是否存在有淋巴结转移。内镜手术(如EMR或ESD)治疗EGC可以减少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是,由于只切除了病变粘膜,不能处理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因此识别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对于确定能否实施内镜治疗十分重要。 前期研究显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早期胃癌中,以管状腺癌、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SRCs)最为常见。通常,管状腺癌被归为“分化癌”(DC),而低分化癌和SRCs则被归为“未分化癌”(UDC)。由于粘膜UDC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4.2-4.7%)明显高于DC(0.4%),日本治疗指南仅推荐对直径小于2cm的粘膜DC进行内镜手术,而UDC则更适于腹腔镜或开腹胃切除及淋巴结切除术。近年有学者认为SRCs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其他UDC,也可能适合于内镜下手术,但这一观点尚存争议。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佟健华(音)等,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组织学分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总结了印戒细胞早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内镜下手术指征。相关内容发表于《外科》杂志(Surgery 2011;149:356-63)。 研究者纳入了1980年至2008年共422例经过外科手术切除确诊并规律随访的早期胃癌病例,包括229例DC(19例乳头状腺癌和210例管状腺癌),102例SRCs,91例UDC(包括81例分化差腺癌,7例粘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他们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分型、淋巴和/或血管侵犯(LBVI)、淋巴结切除的类型、合并溃疡、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切除数、淋巴结转移数、转移率、UICC pN分期和手术时期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SRCs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预后以及复发率均与DC相似,而与UDC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LBVI、肿瘤侵犯深度是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即:病变局限于粘膜且无LBVI的DC和SRCs,无论直径是否大于2cm,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而粘膜下侵犯的DC和SRCs,若直径≤2cm且无LBV,I亦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 因此,研究者认为SRCs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UDC,而与DC相似。为此,作者提出SRCs的治疗策略可与DC相同,下述情况的印戒细胞癌可能能够进行内镜手术治疗,即:仅粘膜层侵犯且无LBVI,或者虽已侵犯到粘膜下层但直径≤2cm且无LBVI。 来源:Surgery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