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剂科郭芳芳、谢青等研究发现,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单次药物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等因素有关,临床需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论文发表于2011年第12期《中国药物警戒》杂志。 为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科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及小儿外科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22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9例不良反应涉及的可疑药品共计26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为170例次,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例次。抗感染药物中抗生素所占的百分比为61.65%,第三代头孢菌素达到55例次。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61.99%的患者出现了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229例不良反应停用可疑药物或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后,167例患者治愈,62例患者好转。来源:医学论坛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