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时研究人员说,借助改造宿主自身携带的有益细菌,可以抑制昏睡症罪魁祸首锥体虫的生长,从而达到遏制昏睡症传播的目的。 昏睡症,学名为非洲锥虫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在非洲一些地区相当流行。锥体虫寄生于采采蝇,经由后者叮咬进入人体,导致发病。患病初期,人体会出现发烧、头疼、关节疼痛和发痒的症状;这一病症进入第二阶段、锥体虫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后,人体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的症状。如果不经治疗,患者有生命危险。 针对昏睡症的传统治疗方案出现于50多年前。患者接受治疗时极其痛苦,同时需要承担其他副作用,大约5%至20%接受治疗的患者因注射药物后导致的并发症死亡。 因此,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治疗这一病症的其他可选方案。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医学研究所一个团队把研究焦点集中在如何防止人体染病,而非如何治疗。相关成果论文刊登于期刊《微生物细胞工厂》。 英国广播公司2月15日援引成果论文报道,采采蝇与人类类似,会携带一些有益细菌。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采采蝇携带的共生菌或许有能力向锥体虫发起攻击。 借助改变这种共生菌的基因,研究人员得以使它释放出一种纳米抗体,杀死锥体虫或者阻止这种寄生虫的生长。 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学者戴维·霍恩评价:“这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观念。”来源:新华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