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力克舒、感冒通等。但因药物组成类似,所以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成倍增加。所有抗感冒药只是缓解感冒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流感病毒和细菌不起丝毫作用。滥用则适得其反。本文的重点就是关注常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1.速效感冒胶囊 速效感冒胶囊是常用的一种抗感冒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文献报道,严重者可诱发肝细胞坏死、止痛剂性间质性肾炎、急性乳头坏死等病变,最后导致肝肾功能不全,乃至发展成肝坏死、肝硬变、肝癌和尿毒症等。所以,使用该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加大服用量和任意延长服药时间,尤其是患有慢性肝脏疾患和肾功能低下及有过敏体质的人。临床实践证明,该药在感冒早期,即患病第1天~第2天服用疗效最佳。 2.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为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3.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也为常用的解热药,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症,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疹等,所以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此药。另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扑热息痛(每日6g,常用剂量为4g)或长期服用时,常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尤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10g可导致死亡。目前,国内含有扑热息痛的复方感冒药,达三十余种,致使临床不易掌握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无意中导致病人过量服用,特别是感冒患者自己急于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均含扑热息痛的抗感冒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损害。 4.去痛片、APC 除含有咖啡因之外,尚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此药已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性事故。此外,滥用此类药还可致肾乳头癌、肾盂癌和尿路癌症。美国20%的慢性间质性肾炎,5%~9%的终末期肾病是因滥服解热止痛药所致。常用的感冒药多是由几种成分加在一起的复方药,其中经常含有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本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如扑热息痛,曾有人报告发生了严重的肝脏损害、大疱性皮疹等,甚至有引起昏迷的;再如感冒通,疗效很好,但少数人特别是儿童服用后出现血尿,应该引起重视。作为非处方药的抗感冒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如阿司匹林。消化道反应:腹痛、恶心、呕吐、纳差、黄疸及消化道出血等反应,主要为解热镇痛药所致,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曾上报1例服用解热镇痛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精神、神经系统反应:困倦、嗜睡,诱发癫痫,主要为抗组胺药物所致,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敏。心血管反应:胸闷、心悸、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主要是缩血管药物所致,如盐酸伪麻黄碱。血液系统反应:粒细胞减少、出血倾向,主要为解热镇痛药所致,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5.非处方药的抗感冒药物 其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但其副作用易被忽视。感冒通是中西药复合制剂,每片含双氯芬酸钠15mg,人工牛黄15mg,氯苯那敏2.5mg。它能迅速缓解由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血尿,有如下特点: 6.复方制剂 如:康泰克、康必得、感冒通、力克舒、快克胶囊等,服用后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症状。滥用则可引起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尿,长期服用还可导致胃溃疡及出血、过敏性皮疹或药疹、荨麻疹,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若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和死亡。 综上所述,滥用感冒药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且药品广告夸大其辞,也易导致抗感冒药的不合理使用,所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常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抗感冒药。来源:爱爱医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