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性及不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作为首选。近年来,由于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增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出现许多剂型。其中以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最为普遍,存在安全用药隐患。临床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做皮试有争议,我国尚无明确统一的规定,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具有法律效应的《中国药典》上并未明确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因此,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保证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及交叉过敏的发生机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身的抗原性很弱,其降解产物形成半抗原可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抗原,再由IgE介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其抗原专属性取决于与蛋白质载体结合的活性基因,是引起各种过敏反应及休克的重要原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之间化学结构相似,在体内直接与蛋白质结合成致敏原,两者可能存在交叉过敏。中国药典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指出:青霉素过敏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发生临床过敏反应者达5%~7%,如做免疫反应测定时过敏者达20%。说明两者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各品种之间因结构上的差异,也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凡使用某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过敏现象,一般不使用其他品种。 2 临床用药存在问题分析 2.1 杂质 2.2 药品说明书 2.3 试液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