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儿外科、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协作,成功抢救出生仅10个多小时,罕见“重度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此病死亡率极高,不仅手术难度大,术后康复治疗和护理也需要很高的技术,在全国能够抢救成功的病例也不多。此例出生数小时内出现症状的先天性膈疝患儿,总成活率低于50%。世界少数几个有条件的医疗中心采用体外膜氧合器(ECMO)治疗配合成活率改进到60%~80%,但如果在新生儿期手术抢救成功,患儿有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日前,从基层医院转来一名仅出生10个多小时的新生儿,该男婴出生后一直气促,全身发绀,反应差,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生后9小时被送入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经检查发现患儿腹腔空虚,呈塌陷状。胸片显示胃、肠等腹腔内容物进入左侧胸腔,挤压左肺造成肺不张,心脏严重移位到右侧,右肺也受到挤压。 面对病情异常严重,出生仅10余个小时的新生儿,医生向家长交代病情后,家长救治积极,最后决定由儿外科和儿科联手救治。手术于日前进行,由儿外科主任梁巍主刀、王京斌、范建鹏医师协助,为患儿实施“先天性膈疝人工补片修补术”,术中发现患儿左侧膈肌几乎完全缺失,腹腔内的脏器:肝脏左叶、胃、脾脏、全部小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部分降结肠全部疝进胸腔,导致纵膈严重右移,并且左肺发育不良。术中,医生小心地将胃、脾脏等脏器还纳入腹腔,再用人工涤纶补片替代膈肌,仔细地缝合重建食管裂孔和血管裂孔。经过1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转入新生儿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虽然非常成功。 但患儿要存活下来,还须渡过层层险关,首先是左肺能否膨胀,其次是感染关和膈肌重建愈合关,另外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是关键,都在考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儿科主任尹建英的带领下,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终于顺利渡过各个难关,呼吸循环逐步好转,膈肌重建良好,左肺逐渐膨胀,于术后第6天顺利脱离呼吸机,转回儿外科病房继续治疗。体重由原来的3公斤增长到3.5公斤,并于日前完全康复出院。来源:医学论坛网
|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病程有何特点?退烧药怎么选、怎么吃?孩子出现何种症状需立[详细]
导语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详细]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