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慢乙肝治疗后核心抗原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反应明显增强

2012-7-20 09: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HBcAg蛋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反应特征。研究指出,抗病毒治疗后,慢...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分析HBcAg蛋白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γ)反应特征。研究指出,抗病毒治疗后,慢乙肝患者HBcAg蛋白诱导T细胞产生IFN-γ反应明显增强,提示患者免疫状态由免疫抑制向免疫清除转换。该文发表在2012 年第92卷第11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和Luminex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在HBcAg刺激后产生IFN-γ的反应特征。

  结果:(1)抗病毒治疗前HBcAg蛋白诱导的T细胞反应频率为69.6%,治疗后为91.3%,明显高于治疗前。核苷类似物组与干扰素组治疗后T细胞反应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HBcAg诱导T细胞分泌IFN-γ的反应强度120斑点形成细胞(SFU)/106 PBMCs,治疗后为1060 SFU/106 PBMCs,治疗后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T细胞分泌产生IFN-γ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后的T细胞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病毒学应答组与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细胞的反应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核苷类似物组治疗后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1713 SFU/106 PBMCs比治疗前189 SFU/106 PBMCs有明显增强。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305 SFU/106 PBMCs比治疗前120 SFU/106 PBM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核苷类似物组患者T细胞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干扰素抗病毒组。(4)抗病毒治疗前后HBcAg诱导的PBMCs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38±9)ng/L和(90±9)ng/L,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源:医学论坛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