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发表于《营养药理学治疗》的一篇综述显示,由于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标准三联治疗对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率下降,近来铋剂治疗被认为可作为备用的一线疗法。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道紊乱的胃肠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非常普遍、严重和慢性的感染源。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最常在童年时期感染,并与家庭规模、家族聚集、低社会经济地位和低教育水平有关。而且罕有能自发根除感染。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发展,结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临床标准一线疗法根治成功率下降,但幽门螺杆菌耐铋剂菌株还未见报道或者较少出现。因此以铋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或序贯疗法被推荐为可替代之的一线疗法,结合PPI、阿莫西林、甲硝唑和铋的四联疗法和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治疗被推荐在缺乏菌培和敏感性测试的情况下用于二线治疗或抢救治疗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儿科的Pacifico L等全面分析了从1988到2011年(12月)间患有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儿童(18岁以下)用铋盐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铋盐的临床、药理和微生物特性等大量文献。此外还进行了以铋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为基础的案例研究和比较(随机和非随机)研究。并采用了逆方差法分析了铋方案根除HP疗效的结果。 结果显示,铋化合物本身不能根除只能抑制幽门螺杆菌因此可导致溃疡等复发,单用铋剂疗效不佳。总的来说,基于铋剂的的二重治疗(铋化合物联合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硝基咪唑类)的平均根治率达68%(95% 可信区间, 60-76%)(意向治疗ITT分析)和73%(95% 可信区间, 64-81%)(PP分析)。在一系列病例中,基于铋剂的的三联治疗(铋联合克拉霉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或铋联合阿莫西林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成功率分别是82%(95%可信区间,76 - 88 %)(ITT分析)和86%(95%可信区间,80 - 92 %)(PP分析)。比较研究涉及350个病例,其中根除率分别在69%到85%之间(ITT分析)和74%到96%(PP分析)。在首次治疗中,含铋三联疗法比含PPI的疗法更加有效。结果还发现铋剂治疗的副作用包括黑便、尿液变色、黑舌病、舌灼痛和黑龈症。无神经、肾毒性和骨骼问题。副作用和水杨酸成分相关,其中四联疗法副作用更多。今后的研究开发中值得注意的是,铋化合物的潜在毒性禁止或限制了其使用。 研究者认为,虽然一些基于铋的三联疗法比较研究似乎表明,其根除幽门螺杆菌率可能略有增加,但病例系列研究结果却并非如此,但精心设计的、随机的、多中心的将目前最好的一线治疗方案和基于铋的三联治疗方案相对比的幽门螺杆菌根治试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通过PP分析统计系列案例中得到的根治率>95%的结果也应该受到重视。来源:华语消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