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2012-7-27 09: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老年患者愈来愈多,所患疾病种类也较多,治疗时应用药品种类也相应增加,因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不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伴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老年患者愈来愈多,所患疾病种类也较多,治疗时应用药品种类也相应增加,因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不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掌握老年人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是保证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前提。本文简要介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常见原因及预防。

1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药物如下。

1.1 肝肾功能异常

大多数药物都是由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在体内蓄积,增加了肝脏及肾脏的负担,从而引起肝肾细胞损伤,肝肾功能异常,如:抗结核药(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抗真菌药(氟康唑)、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氨甲蝶呤)、口服降糖药(曲格列酮)、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

1.2 心律失常

有些药物应用上选择剂量不当或伴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吗啡、麻黄碱、阿托品、心得安、奎尼丁等。

1.3 体位性低血压

服用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如:硝普钠、卡托普利、胍乙啶、哌唑嗪、氢氯噻嗪、氯丙嗪等。

1.4 尿潴留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双环类抗抑郁药、M受体阻断药等易发生尿潴留。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更易诱发。

1.5 耳毒性

有些药物有耳神经毒性,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氯霉素、呋塞米等。

1.6 过敏性休克

一旦发生危害严重,死亡率极高,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等。

1.7 重症药疹及过敏性紫癜

可引起周身弥慢性的充血、淤血、皮疹及过敏性紫癜,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异烟肼、磺胺药等。

1.8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氯霉素、干扰素、抗癌药等 。

1.9 精神神经症状

易引发神经衰弱、共济失调、失眠健忘、幻觉、抑郁或躁狂,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利眠灵、糖皮质子激素类、金刚烷胺、利血平、氯霉素、异烟肼等。

2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发。
(1)组织及器官细胞衰老、减少,对药物的反应能力差。
(2)血浆蛋白含量少,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3)体内水分减少,脂肪所占比例增加,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4)肝血流量减少,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能力下降,连续用药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
(5)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的排泄和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药物的排泄减慢。
(6)前列腺肥大以及膀胱逼尿肌肌力减弱,也影响药物排泄。
(7)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脏储备功能降低,反应性调节功能减弱,易引发心律失常等。
(8)脑血管硬化狭窄,脑细胞逐渐减少,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引发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
(9)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能力降低,病情变化时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差,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死亡率高。
(10)老年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滥服、误服或过量服药。

3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3.1 合理选用药物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选择疗效肯定、最小有效剂量的药物。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当是成年人剂量的1/2或3/4作为起始剂量。为慎重起见,对老年人的用药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以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种。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治疗其他方面疾病的药物。

3.2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其所患疾病的种类,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3.3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掌握预防用药指征,切忌随意滥用药物。

3.4 提高用药依从性

老年人一般都健忘,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按医嘱服药是提高疗效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做好用药随访工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

3.5 纠正用药误区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还有的老年人听信广告用药,迷信名、贵、新药或保健品等,这些都是不恰当的用药。

3.6 控制嗜好和饮食

老年人用药期间应控制烟、酒、糖、茶等嗜好,这些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应按照各种药品的说明书注意饮食忌口,以免与药物发生反应。指导老年人对膳食结构进行调整,合理的膳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3.7 心理干预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了,自身的免疫功能也会增强,因此心理干预也会影响药物疗效。(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刘铁彬)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