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2012-8-14 0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Prader-Willisyndrome)(俗称“小胖威利”)是一种因为第15号染色体长臂(15q11-13)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其致病成因可分为:(1)患儿源自父亲的第15号染色...

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俗称“小胖威利”)是一种因为第15号染色体长臂(15q11-13)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其致病成因可分为:
(1) 患儿源自父亲的第15号染色体具有小片段缺失(父源缺失);
(2)患儿第15号染色体源自母亲(母源同源二倍体);
(3) 患儿源自父亲的第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印记中心(Imprinting Center)发生突变。

一、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出现肌肉松弛、喂养困难、生长缓慢、体重不易增加等情况,但到2-4岁时突然出现食欲大增且无法控制,对食物存在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贪婪”的食欲),因此导致体重持续增加及严重的肥胖,并发许多身体及心理的并发症状。其主要症状如下:
(1) 新生儿期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体重增长不满意;
(2) 2~4岁时出现食欲大增,肥胖;
(3) 特征性面容(婴儿期长颅、窄脸、杏仁眼、小嘴、薄上唇、嘴角向下);
(4) 性腺发育不全,第二性征不明显;
(5) 发育迟缓及轻度智力障碍;
(6) 呼吸障碍,或睡眠时呼吸暂停;
(7) 缺乏色素,肤色或毛发颜色较浅;
(8) 近视或斜视;
(9) 脊柱侧弯,骨质疏松;
(10) 情绪或行为问题(例如:无法控制的饮食过度、强迫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等)。


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体征

二、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诊断,由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MS-PCR)、高分辨染色体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

三、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的治疗

由于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患者存在多方面问题,应该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案。首先饮食控制非常重要,在婴儿时期(1岁以内)可用鼻胃管喂食来提供足够营养,幼儿期后(3岁以后)需开始限制热量射入与控制体重,并预防因肥胖所造成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脊柱侧弯等症状。

由于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患者存在下丘脑性生长激素(GH)缺乏,因而GH治疗对改善普瑞德-威利氏综合征的生长发育、身体组成、脂肪利用等多发面有显着效果。

此外,及时进行早期心理辅导及康复工作也相当重要,可以帮助患儿训练肌肉张力,学习坐、爬及走路等基础动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特殊的行为、学习与情绪问题,应请教心理科的专业人员进行追踪辅导。来源:爱爱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