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纪实

2012-8-22 09: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8月12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手术室里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手术,在8个科室,30多名专家教授及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来自甘肃省会宁县的17岁“无肠女”张岩迎来了...

8月12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手术室里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亚洲首例血型不合亲缘性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手术,在8个科室,30多名专家教授及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来自甘肃省会宁县的17岁“无肠女”张岩迎来了生命的又一次重生,手术持续了10个多小时,专家们成功将父亲张克勇的190厘米小肠,移植到女儿张岩体内。

  这名无肠患者来自贫困的甘肃省会宁县,在高一后半学期五月份的某一天,张岩突然觉得小腹剧痛,当即被送往当地医院就诊,由于出现严重的休克,随即被转到兰州某医院就诊。经检查高度怀疑张岩的小肠已全部坏死,医生认为救治的可能性极小,但张克勇夫妇态度异常坚决,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救下孩子的性命,医护人员为他们夫妇的执着深深打动。随即邀请最近从美国回国工作的西京消化病医院外科吴国生教授赴兰州会诊,经仔细检查认为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但存在一线希望,与家属沟通后,当即决定将张岩转至西京消化病医院。

  入院当天,专家们探查发现张岩小肠已全部坏死,多部位穿孔,腹腔里装满了4000多毫升的污浊脓液,当天就为其实施全部小肠及部分十二指肠结肠切除,胃造瘘术,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术后的她因消化道不连续,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肠女”,每天只能靠静脉营养液暂时维持生命。

  如何维持张岩的生命成为摆在专家们面前的一大挑战,小肠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方案提上了专家们的工作日程。在大器官移植中,小肠移植因受到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和严重感染的威胁,是成功率最低的器官移植之一,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开展。特别是活体小肠移植,要从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小肠作为供肠移植给患者,手术难度大、要求高,被称作器官移植领域的制高点。

  血型符合是小肠移植的基本条件,但不幸的是,张岩的家人无一人与她血型相配,对外寻找供体一年多也没有任何收获,这期间病人出现了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多发空洞,如果再拖下去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实施亲属间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成为唯一的选择。血型不合的小肠移植只有美国的少数几个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尝试过4例,目前尚无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西京消化病医院在已有5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出一套严密的手术治疗方案,向这一国际性医学难题发起挑战。

  为确保手术成功,西京医院成立了小肠移植领导小组和由15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组,并确定25个科室参与协作,6次全院大会诊,从6个科室抽调8名护理骨干组成特护小组。共同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

  术前,为了控制可能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专家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借鉴血型不合肾移植的成功经验,采取了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行淋巴细胞清除、血浆置换及应用免疫抑制剂。

  术中,西京医院熊利泽院长亲临手术现场指挥,手术分为三组,一组实施供体小肠切除,一组实施受体移植,一组实施灌洗。整个手术过程为先切取父亲张克勇的190厘米小肠,经灌洗后分别与女儿张岩的血管及肠管吻合。鉴于病人十二指肠只剩一半,胃排空不畅,专家们采取了十二指肠和移植肠吻合胃造瘘,避免了吻合瘘的风险。同时切除了患者的脾脏,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经过10多个小时,8个科室、30余名专家教授及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为避免急性排斥反应,专家们采取了三种免疫制剂联合应用的方案,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感染,专家们通过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和对护理人员的严格培训来防止术后感染。

  经过严密观察,目前移植小肠已经健康存活,并且恢复了吸收消化功能。西京医院的专家教授们将这一病例与国外最新治疗手段结合起来,精心治疗,患者目前恢复良好。这也预示着西京消化病医院在小肠移植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源:医学论坛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