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只靠SCI论文发表中国离世界科学中心尚远

2012-8-27 11: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SCI论文发表数量以及科研成果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那么,中国的科研实力是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何时可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中国在...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SCI论文发表数量以及科研成果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那么,中国的科研实力是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何时可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中国在迈向科技大国的道路上亟待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本报约请了几位专家,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思想始现于英国科学学学者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基于科学计量学统计提出关于科学中心及其转移过程的见解,将贝尔纳的有关历史描述转变为计量学意义上的规则。
汤浅光朝这样定义“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该国家保持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段为其科学兴隆期。他本人将此发现命名为“汤浅现象”。
“文革”期间,我国学者赵红州也基于类似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两者的暗合,使得此后数十年间,科学中心转移规律或者说汤浅规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播与研究,科学中心概念在国内也深入人心,以至中国能不能在未来二三十年成为科学中心,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以下简称《再检视》)一文,集中讨论了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袁江洋认为,中国不可能在20年内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在他看来,以科学中心概念描述世界科学的历时发展过于简单,科学中心的概念也有不准确之处。
来源:SCI科学论文服务中心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