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个别患者在射频消融后罹患食管癌

2012-9-7 08: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堪萨斯城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中心的MohammadTiti博士在9月刊《胃肠病学》杂志上报告,已知有3例Barrett食管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发生了恶变,包括2例腺癌和1例亚鳞状上皮高级别...

堪萨斯城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中心的Mohammad Titi 博士在9月刊《胃肠病学》杂志上报告,已知有3例Barrett食管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发生了恶变,包括2例腺癌和1例亚鳞状上皮高级别发育异常(Gastroenterology 2012 [doi: 10.1053/j.gastro.2012.04.051])。

  作者称,这一发现提示需要“定期对新生鳞状上皮进行活检以严密监测,即使在成功消融去除肠上皮化生病灶之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除了这3例射频消融“成功”后发生亚鳞状上皮肿瘤的患者之外,迄今尚未得到其他类似病例的报告。

  据作者介绍,第1例患者年龄65岁,在接受2年监测后被发现罹患黏膜内腺癌并接受了食管切除术,切缘为高级别发育异常阳性。该患者此前接受了3次RFA治疗,“发育异常和肠上皮化生已被完全清除”,在随后2年内进行了5次监测性活检,均未得到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或组织学证据。“大约在RFA后2年时,对连接部上方2 cm处的新生鳞状上皮进行监测性活检,结果显示为亚鳞状细胞肠上皮化生的高级别发育异常。”

  第2例患者年龄59岁,有10年的Barrett食管病史,因被发现局灶性高级别发育异常而接受了2次RFA治疗,发育异常和肠上皮化生被完全清除,术后3个月时监测结果仍正常。“RFA后6个月时监测性内镜检查显示,新生鳞状上皮正常,但胃食管连接部上方1 cm处活检发现了亚鳞状细胞腺癌。当时淋巴结为阴性。”

  第3例患者年龄76岁,患有Barrett食管伴局灶性高级别发育异常,初始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继而进行了4次RFA治疗,发育异常和肠上皮化生被完全清除。间隔3个月的前2次监测性内镜检查均未发现肠上皮化生的证据,但RFA后9个月时的第3次监测性内镜检查发现,胃食管连接部上方新生鳞状上皮处出现了一个结节性区域,距离此前EMR部位约1 cm。活检证实为亚鳞状细胞腺癌,该患者随后接受了食管切除术。

  作者表示,这3例患者在被发现罹患肿瘤时均正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次/d。

  “这篇报告证明,进行任何消融治疗——包括RFA——之时都需谨记:即使成功切除了肿物和肠上皮化生,部分患者仍可能发生高级别发育异常或癌症。谨慎的应对策略是消融治疗后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监测,第2年内每6个月监测1次,此后每年监测1次。这篇报告还提示,对所有Barrett食管患者都进行消融治疗未必合理。”

  作者报告称无相关利益冲突,也未获得任何资金支持。来源:爱唯医学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