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HMP医乐网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32例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2013-4-11 09: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汤淑斌,王霄伦,林格芳,焦爱萍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附属儿童医院儿2科【摘要】目的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32例病例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为临床制定巨细胞病毒肝炎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作者:汤淑斌,王霄伦,林格芳,焦爱萍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附属儿童医院儿2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32例病例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为临床制定巨细胞病毒肝炎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对32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治疗方法、诊断依据、检验手段、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

结果 32例患儿中因治疗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者18例(56.3%);检测方法不力导致确诊不及时、监测不力、延误诊疗者24例(75.0%);母亲孕期活动感染未采取规范治疗而导致患儿生后致畸者8例(37.5%);出生后因母亲活动期感染影响患儿治疗效果者18例(56.3%);因早期无症状感染未接受治疗,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者19例(59.4%);因治疗周期长,患儿依从性差而导致治疗失败的18例(56.3%)。从治疗方法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失败病例8例(25.0%);而采取传统方法治疗失败病例21例(65.6%)。

结论 更昔洛韦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因治疗周期长、药物本身有一定副反应,应根据临床分期、生化指标、HCMV DNA载量动态监测值等细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肝炎/诊断;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中医药疗法; 婴儿
  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感染在中国极广泛,据文献报道[1],全国育龄妇女血清CMV-IgG阳性率高达96%,是婴儿肝炎综合征常见病因之一。治疗不规范可以导致肝硬化,甚至可以致残。因此,其影响中国儿童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对本院住院确诊为CMV肝炎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诱导、巩固规范治疗,但仍有32例患儿治疗效果不佳;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失败原因,为临床优化CMV肝炎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1/2011-12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确诊为CMV感染患儿626例,其中男327例,女299例,男女比例为1.1∶1;无黄疸型186例,黄疸型就诊者440例,构成比例为1∶2.4;32例患儿治疗失败,占规范治疗患儿的5.1%(32/626)。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发病年龄1个月内患儿18例,~3个月10例,大于3个月4例。年龄中位数0.9个月,平均病程(24±9.3)d,无黄疸型12例,胆汁瘀滞型20例,无黄疸型病例年龄中位数1.1个月,平均病程(21±8.3)d,胆汁瘀滞型年龄中位数2.6个月,平均病程(31±5.3)d。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CMV感染诊疗方案确诊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分类中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双相升高,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0.20;(2)血浆HCMV DNA载量>103copies/mL;(3)血清HCMV-IgM和或IgG阳性。
  1.4 排除标准
  胆道系统畸形、代谢性肝病、药物中毒性肝炎和甲、乙、丙型病毒、弓形体等其他病原感染导致的肝炎。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按CMV肝炎国际通用治疗方案给予更昔洛韦,采取诱导和巩固期两期近4个月治疗。更昔洛韦诱导期用量按5~7.5 mg/(kg?d),每次间隔12 h,连用2周,巩固期按10 mg/(kg?d),每周3次,连用3个月。部分无黄疸型诱导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 mL/kg+5%葡萄糖适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期治疗2周。有黄疸型部分患儿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2 mL/kg+5%葡萄糖适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巩固期在更昔洛韦基础上,增用茵栀黄颗粒中药辅助治疗。
  1.6 观察指标
  肝功能、血象、尿或血液中病毒抗原、血清HCMV-IgM和IgG、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
  1.7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4个月,结合血HCMV-IgM抗体定性及血或尿样本中HCMV的荧光PCR抗原定量,并参考有关文献[3]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1)治愈:HCMV-IgM抗体检测转阴,血或尿样本中HCMV的含量检测值<103 copies/mL,黄疸及肝脾肿大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总胆红素下降50.0%以上,肝脏较前回缩,肝功能部分恢复,转氨酶下降;病毒抗体滴度、标本病毒DNA载荷值有所下降;(3)无效:病毒抗体滴度持续阳性,病毒载荷值居高不下,肝功能无变化或有所加重。
  2 结果
  2.1 感染相关因素
  先天性疾病感染18例,围生期感染6例,后天获得性感染8例。先天性、围生期隐匿性感染占整个治疗失败病例的75.0%(24/32)。
  2.2 病原相关因素
  32例中20例患儿病毒血清学抗体CMV-IgM检测阳性,CMV-IgG、IgM双项阳性者6例,血或尿病毒抗原荧光PCR检测阳性22例;骨髓病原抗体检测、免疫荧光PCR抗原检测阳性者26例,其中有7例外周血抗原检测阴性,但骨髓检测为阳性。18例患儿母亲尿或血CMV包涵体,病毒血清抗体、抗原检测阳性。
  2.3 临床相关因素
  大部分病例都出现消化道症状,发生肝硬化者24例;伴有呕吐、腹水、消化道出血18例;合并胆管梗阻,出现间歇白陶土大便12例;并发消化道外合并症者12例,占37.5%(12/32)。合并先天畸形8例,其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2例,小头畸形1例,肛门闭锁、腹壁发育不良3例,多发畸形2例;大部分患儿最终死于肝硬化及其合并症,3例患儿尸解证实合并有间质性肺炎、闭锁性胆管炎。
  2.4 治疗措施相关因素
  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例,接受国际通用方案治疗者21例,分别占25.0%和65.7%,后期放弃治疗4例;因病程长、依从性差出现反复、复发,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者18例(56.3%)。其中反复4次者12例,1次者2例,反复次数愈多,治疗失败率越高。19例患儿为无症状性感染,早期拒绝治疗,症状明显后接受治疗而效果不佳,6例患儿初期虽然采取了相应治疗,但治疗欠规范。
  3 讨论
  CMV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征,多为潜伏感染,在免疫缺损性宿主和先天性感染的婴儿中,可由潜伏病毒再激活,引起严重的CMV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先天感染,可使胎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幼儿智力低下以及出生后视听能力和智能发育落后等远期后遗症。特别是宫内、早期感染,容易产生漏诊。该病治疗周期长,易复发反复,合并症多为该病另一特点。因此,对CMV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治疗CMV肝炎,国际通用方案是采取更昔洛韦诱导和巩固两期抗病毒治疗[3]。国内外资料报道以及本研究资料表明,采用更昔洛韦治疗仍是该病的主要手段。它能抑制病毒复制,终止活动期病毒对肝脏损伤,起到很好的抗病毒、保肝作用。
  为分析规范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为以后制定合理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中32例患儿的治疗失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1)治疗不规范,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更昔洛韦能抑制活动期病毒的复制,但对抑制期病毒及病毒引起的胆汁排泄异常、降酶、保肝作用弱,远期对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作用,也无免疫调节作用[5]。CMV肝炎的病理基础是早期病毒生物性损害作用,后期为继发免疫损伤和胆汁淤滞累积毒理作用。所以治疗措施应根据病程,临床分期分阶段实施。临床急性期检测显示,病毒感染活动期宜采取抗病毒治疗,疾病后期、病毒抑制期宜以保肝、对症为主。整个病程一味采取抗病毒治疗,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最终因为药物副反应、病程长、依从性差导致治疗失败成为不可避免。本因素占整个失败病例的56.3%(18/32)。(2)检测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另一个值得关注因素。传统的病毒血清抗体CMV-IgM,IgG检测,对潜伏期感染、病毒抑制期、疾病窗口期,诊断价值有限,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结果高。特别是CMV-IgG,也不易与胎传抗体相鉴别,以此为诊疗手段,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这也是造成先天性、无症状潜伏期感染患儿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因素占本研究的75.0%(24/32)。近年开发出的荧光探针定量基因检测技术,是在常规PCR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HCMV DNA定量检测方法,该法以HCMV DNA载量大于103copies/mL作为预测HCMV感染活动性的指标[6]。敏感性、特异性高,与临床符合率较一致,是国内外公认的诊断CMV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指标。因此,把HCMV DNA动态监测值作为该病转归、判断临床疗效、调整临床用药的指标,可使该病诊疗更趋于科学、合理,可减少漏诊、误诊。缺点是技术要求高,不便在基层推广。实践证明,骨髓是CMV的庇护所,传统血清学检验方法,中心血阳性率、临床符合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本研究中骨髓病原检测阳性高出外周血21.9%(7/32),因此在基层不便开展荧光PCR检测的单位,骨髓病原学检查可作为优化方案的参考。(3)中医中药对CMV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国内外文献报道[7,8]复方甘草酸苷、茵栀黄等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可以弥补更昔洛韦的不足。本研究资料也显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儿失败率,明显低于用国际通用方案治疗者。因此,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CMV肝炎,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减轻西药的副反应。(4)有效控制先天性宫内感染、早期无症状感染以及母亲潜在感染,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不容忽视因素,也是减少合并症、致残率的重要控制环节。本研究32例中37.5%(12/32)的患儿因先天性感染,出生后已合并有各系统先天畸形,失去最佳治疗时机;56.3%(18/32)母亲病原学检测阳性,影响患儿治疗效果;59.4%(19/32)患儿为无症状早期感染,因未早期治疗,症状明显后再接受导致治疗。另外,为阻断母婴水平及垂直传播,应做好预期保健。病毒血清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孕期要早期规范治疗;生后母婴应同步治疗,并减少母子密切接触;为减少母乳传播可采取早期人工喂养。因此,对婴儿CMV肝炎,更昔洛韦仍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免疫荧光PCR检测法是其主要检测方法;临床应根据病毒抗体、抗原动态检测结果调整方案,细化治疗;中药对该病有一定的优势,采取中药加更昔洛韦联合治疗不仅抗病毒作用强大,而且还有协同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肝硬化等其他功效,中远期疗效确切,合并症发生率低,副反应小。临床治疗婴儿HCMV肝炎应优化方案和疗程,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Maber KG,Rajv k.Human cytomegalovirus:clinical aspects,immune regulations and emerging treatments[J].Lancet Infect Dis,2004,12(9):725-73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121.
  [3] 董永绥.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J].临床儿科杂志,2006,26(2):74.
  [4] 刘瑞海,刘华林,王斌,等.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分型治疗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235-240.
  [5] 覃肇源,黄鑫薪,李剑波,等.婴儿瘀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研究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5):2401-2404.
  [6] 陈奋华,何政贤,潘思年,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5(2):187-90.
  [7] 宋方闻,李学俊,江元森,等.复方甘草甜素(SNMC)对肝病理改变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1):24.
  [8] 日本Kgoto地方医院第三内科学系.甘草酸苷对肝细胞糖皮质激素信号通道的影响[J].Digestive Disease and scieences,2002,47(8):1775-1781.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来源:晋升网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