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5 | 回复: 3

majufeng
发表于: 2013-1-21 08:40:02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病历摘要
  患儿男,1月25天。患儿出生1个月时,家长发现其皮肤黄染,间断陶土便,尿色深黄,查血总胆红素135.3 μmol/L,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检查不排除胆道闭锁,遂以“胆道梗阻”收住院。
  入院时,患儿大便为墨绿色,予以保守退黄治疗,效果不佳。14天后,患儿大便转为陶土色;复查超声见胆囊皱缩,壁回声增强,提示胆道闭锁不能排除。遂决定行腹腔镜手术。
  手术过程 患儿仰卧位,纵行切开脐窝处1 cm腹壁,置入腹腔镜镜头,并向腹腔内充入二氧化碳,压力设置为8~10 mmHg。分别于右上腹腋前线的肋缘下、右脐旁腹直肌外缘处和左上腹直肌外缘下,切开3个0.5 cm切口,分别置入电钩和直钳。探查肝脏、胆管结构,将2-0带针线经肝脏下缘穿入腹腔,穿过胆囊后再穿出腹壁;提拉缝线使胆囊贴紧腹壁,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将20号套管针穿刺入胆囊,抽吸胆汁并行胆道造影。造影剂注入胆囊后,未见肝内胆管显影,十二指肠显影良好,可以明确为Ⅲ型胆道闭锁(图1)。

图1 术中胆道造影:造影剂注入胆囊,未见肝内胆管显影,十二指肠显影良好,可以明确为Ⅲ型胆道闭锁


  腹腔充气后,随着腹前壁抬高,肝脏下坠。为充分暴露肝门,经腹壁穿入4号针线,缝合固定于肝门前的方叶、胆囊索条及肝圆韧带处,拉紧缝线使肝脏上提,助手同时下压十二指肠,即可显露肝门(图2)。切除胆囊,向肝门处游离肝门纤维块并切除,直到见黄胆汁样液体溢出(图3、4)。

图2 悬吊牵引线,暴露肝门部

图3、4 游离并切除肝门部纤维块,可见黄色胆汁样液体流出


  考虑腹腔内进行肠-肠吻合较为繁琐,采用扩大脐部切口,拖出肠管吻合的方式进行操作。取患儿脐部至肝门部长度作为肝支的长度,行空肠-空肠吻合后,把肠管送回腹腔。之后腹腔重新充气,将肝支提至肝门部。根据肝门游离出的范围,劈开肝支空肠的系膜对侧肠壁,进行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图5、6)。

图5、6 肝门空肠吻合


  术后予抗感染、保肝、退黄等对症治疗。术后6个月患儿黄疸消退,总胆红素15 μmol/L,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
  讨论
  1957年,葛西(Kasai)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肝门空肠吻合术,使当时“不可治疗型”胆道闭锁患儿重获生存希望。目前,Kasai手术仍是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002年,埃斯特韦斯(Esteves)等首次报告经腹腔镜完成肝门肠吻合术,使得Kasai手术能够在微创下进行。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Kasai手术除了特定优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外,还有以下两个优点:① 胆道造影不再需要开腹,若患儿被确诊为胆汁淤积而非胆道闭锁,即可在微创的条件下完成胆道冲洗,免除开放手术的痛苦。②在不移动肝脏的情况下,术中可以较好地暴露肝门部,使肝门部的组织游离和吻合更确切,这也避免了牵拉肝脏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减少了医源性肝损伤。
  手术中一些技巧的运用能够使手术更容易成功,悬吊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腹腔镜手术肝门部暴露的问题;再利用腹腔镜的放大功能,使得微创技术在肝门部的精细操作比开放手术更具优势。利用肠道游离方便的特点,采用扩大脐部切口,体外肠-肠吻合的方式,可以简化腔镜下繁琐的操作,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利用成熟的单层肝门-空肠吻合技术,也进一步简化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求知
发表于: 2013-1-22 07:55: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版权所有:北京英芙麦迪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二街2号院8号楼301(天竺综合保税区)

电话:(010)-80489293-6011        邮件:hmp@bjhanmi.com.cn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ICP备07502511号-4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010号

(京)-非经营性-2019-0001        京公网安备1101130200197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