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0日表示,钟南山院士的研究成果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一致,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感染艾滋病,且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
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钟南山院士对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研究结果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总体上一致。可以肯定这个人群没有感染艾滋病。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病毒或者未知的病毒。
他说,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卫生部所做的六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的人群,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会对其他人构成健康危害。
针对钟南山的研究所提到的发现自述感染阴滋病人群EB病毒感染检测率达到55%的问题,邓海华说,长期从事EB病毒研究的权威专家曾毅院士认为,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三到五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将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病症。除EB病毒以外,健康人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常见的病毒或者细菌。微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广泛存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致病。
邓海华说,对于EB病毒是否是这个人群致病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病毒学、性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方面专家对此问题再做进一步论证。
钟南山:60名受检的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排除感染艾滋病可能性
5月6日,钟南山及其团队在广州召开学术研讨会,随后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60名受检的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HIV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排除感染艾滋病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病——其中,总检出病原体阳性患者数为48人,占到80%,主要是受到比较常见的性传染病原体传染,这可能是导致他们出现那么多症状的原因。
5月10日卫生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节录)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近期钟院士公布了他对60名自述感染阴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80%的被检人群感染了一种或者是多种的病原体,并且这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感染者感染了EB病毒。请问卫生部对他的研究结果是否认可?为什么卫生部公布调查情况的时候并没有提及对这种EB病毒的检测情况呢?另外,钟南山团队解释说这种异地病毒具有高感染性,可以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播,之前卫生部表示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人群所述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我想知道这两种说法之间是不是存在矛盾?谢谢!
主持人邓海华:
感谢钟院士和他的团队为此所作出的努力。我们认为,钟院士的研究成果和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首先这个人群没有感染艾滋病,这是肯定的。国内外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病毒或者未知的病毒,所以建议媒体不要再用“阴滋病”这个词了。第二,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我们做的六个省市的科学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的人群,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会对其他人构成健康的危害。第三,这个人群每个个体都可能有这样那样身体上的不适,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也建议他们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诊断和治疗,包括像钟院士这样权威的专家和他们的医院。
至于钟院士的研究所提到的发现了这个人群EB病毒感染检测率达到了55%,这个和他们发病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我们也咨询了长期从事EB病毒研究的权威专家。曾毅院士从事EB病毒研究长达50多年,他说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三到五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是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这些病症。除了EB病毒以外,健康人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常见的病毒或者细菌,比如这次有研究出来的巨细胞病毒。亚洲人和非洲人几乎是百分之百感染有这种病毒。疱疹病毒人均感染达到80%-90%,包括大肠杆菌,百分之百都有。微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广泛的存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致病。
钟院士根据这个人群中多数有高危行为这样的特点,重点对病人进行生殖道、泌尿系统的检查,和我们以前开展的检查形成互补。至于说EB病毒是不是这个人群致病的原因,这是个科学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研究,包括病毒学、性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还需要对这个问题再做进一步论证。
我们非常感谢钟南山院士的及其团队的工作,也希望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能够继续参与到这个研究当中来。 |